20191230_190559.jpg

壹、投資四大支柱

一、投資理論
(一)風險必然伴隨報酬;且風險資產持有越久,損失機會越低。
(二)評估未來風險與報酬的公式:
1.貼現率(現值折損率):將來資產立即變現的折價比率。資產的實現時間越久,貼現率越高,現值越低。
高登公式:貼現率=股息收益率(股息/股價;即殖利率)+股息成長率。
2.市場價值=現實股息/(貼現率-股息成長率)。
(若把高登公式帶入公式2:
市場價值
=現實股息/(股息收益率+股息成長率)-股息成長率
=現實股息/股息收益率=現實股息/(股息/股價)
=現實股息*(股價/股息)
=股價。得出「市場價值=股價」???)
3.公式只適用於20年以上的長期報酬,短期的資產報酬只與投機因素有關,無從預期。
(三)市場難以預測;最可靠的投資法就是投資「整個市場(指數化)」。
(四)完美的投資組合:​​​​​​
1.「風險資產」與「安全資產」之分配:如股票與債券(全股、全債型與混和型)。
2.股票資產之「區域」分配:美國+歐洲、亞洲與新興市場(40%以下)+不動產投資信託(15%以下)。
3.股票資產之「規模」分配:SNP500、大型資本股(價值型:成長型)為主。
4.產業類股:不須focus在特定產業上。

5.考量個人風險承受力,調整股債比例。

二、歷史
(一)泡沫經濟之必要條件:
 1.科技革命、財務方法的重大轉移。
 2.信貸便於取得。
 3.世代失憶:距離上一次泡沫經濟已超過一個世代。
 4.市場被生手接管(擦鞋童理論)。
(二)小結:
 1.市場「必然」循環。
 2.大熊市時,報酬最高;大牛市時,報酬最低。

三、心理學(行為經濟學)
認知行為偏誤與對策

  偏誤 對策
1 從眾心理(趕流行、一窩蜂) 避免一窩蜂
2 過度自信 避免過度自信
3 時近效應(過去五年表現好不等於未來表現好) 別管過去十年
4 追求刺激(賭徒心理) 勇於沉悶
5 短期損失厭惡症(過度害怕短期損失,以致錯失長期報酬) 讓風險充分呈現(不要去看你的投資組合,保有一定程度的現金)
6 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(價值型公司比成長型公司更值得投資) 不要迷信有「偉大公司」這回事
7 型態幻覺(不要嘗試去「歸納市場的pattern」,如技術分析。) 細細品嘗混亂(看似Pattern的都只是巧合)
8 心理會計(傾向強調成功投資部分,忽略整體投資組合的虧損) 專注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上,而不是個別投資標的
9 鄉村俱樂部症候群(有錢人要小心成為理專的肥羊) 不要相信理專、投顧

四、認識「投資業」
(一)不要相信「股票經紀人」:就算要用,也請確認他們的收入來自於「固定費用」,而非銷售投資產品的佣金。
(二)不要相信「共同基金」:就算要買,也請買免佣金的基金。也不要迷信基金經理人過去的績效表現,好的績效會導致基金資產規模增加,基金管理費用增加。
(三)不要相信「財經媒體」:你真正需要的市場指南存在於兩個領域:你的資產配置、你的投資紀律。與其看財經報導,不如了解歷史。
(四)推薦書:漫步華爾街(波頓﹒墨基爾)、共同基金必勝法則(約翰﹒伯格)。其他推薦書請見本書第306至307頁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貳、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

一、了解自己的理財目標以退休年金為例

  1. 退休年以35年以上計算。
  2. 報酬率以3%以下計算(存一百萬美金,每年可領兩萬)。
  3. 逆推每月需存的金額:若退休後每年要花五萬美金-->總資產額至少需125萬美金-->若工作20年,每月需存3436美金;若工作30年,每月需存1824美金。

二、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

(一)值得投資的標的:

  1. 美股(磚頭):大(小)型價值型股票+大型股市場基金(SNP500)+小型股市場基金(羅素2000、標普600)+不動產投資信託
  2. 外國股市(梁柱)
  3. 短期債券(石棉瓦)

(二)股票與債券配置比例:

  1. 需考量:風險承受力、時間、稅負(美國居民有「IRA緩稅帳戶」可免稅)。
  2. 債券比例不應低於20%

(三)把退休金或其他社福收入也納入考量

三、保養自己的投資組合(再平衡)

(一)定期定額法(作者稱「平均成本投資法」,Dollar Cost Averaging),即「投入成本」定期定額。
例如:每期固定投入1000美元購買某資產。

 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

單價(元/股)

10 5 8 15 10

購入單位(股)

100 200 125 66.67 100

資產總額(元)

1000 300*5=1500 425*8=3400 7375.05 8375.05

(二)資產總額定期定額法(作者稱「價值平均法」,Value Averaging),即「資產總額」定期定額。

例如:每期固定讓某資產之總額增加1000美元

 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

單價(元/股)

10 5 8 15 10

購入單位(股)

100 300 -25 -108.3 233.3

資產總額(元)

1000

100*5+
300*5=2000

400*8+
-25*8=3000

375*15+
-108.3*15=4000
266.7*10+
233.3*10=5000

比較兩種投資方法,
第一種:5期投入5000美元,資產增加3375.05美元;
第二種:5期投入4833美元,資產增加167美元,另第三、四期獲利(8*25)+(108.3*15)=1824.5,二者總和為1991.5美元。

作者認為「價值平均法」的兩個優點:
1.投資者被迫低買高賣,可創造出較高的報酬。
2.在真正低點時,價值平均法可強迫投資者大量投資。
(但在上述模型中,定期定額也是價低買多、價高買少,且獲利更勝?)

(三)多久應對資產組合「再平衡」?
作者認為:
1.期間以2-5年為宜
2.需考量「交易成本」(如證交稅等)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參、結論

(一)風險、報酬相依。
(二)投資「指數」,而非個股。
(三)對「投資歷史」與「認知偏誤」銘記在心。另不要輕易相信投顧產業。
(四)設計自己的投資組合:低成本(管理、手續費低)的指數型基金。
(五)成功投資者需有「紀律」與「毅力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投資金律 書摘 書評
    全站熱搜

    after051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